或者

如何判断刷屏文章的真伪

作者:七夏 浏览:124 发布时间:2017-10-18
分享 评论 0

从罗尔的营销事件,聊聊当我看到一篇刷屏文章时,我是怎样做、怎样判断的。

1、是的,在花了 1 小时,查看罗尔先生过去 2 个月写的文章后,我把他最近发的几篇文章定性为营销事件。

2、一般人在没搞清楚一件事前,是不会轻易转发文章的,除非,文章传达的情绪足以盖过读者对真相的判断。所谓情绪,包括:爱国、反日、同情、憎恨、食物安全等。你可以看到,经常有些文章会说某种食品不安全,很多人就盲目转发,很多时候,权威机构并没有证明这种食品是确实不安全的。

3、同情,也是如此。我们天生对弱势群体或受伤群体是抱有同情的,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,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大爷和一个法拉利车主在争执,很多人会首先认为是车主欺负老大爷。但实情可能是这个老大爷碰瓷。在没有搞清楚来龙去脉之前,这些人就因为天生的同情,转发了文章。

4、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为炒作,要看文章是否为作者带来目的的转化。比如,如果目的吸引关注,他肯定会在文章里想法设法让新读者关注公众号,比如放置公众号二维码。罗尔先生近期的文章,几乎每篇都放置了公众号二维码,哪怕是「抒发」爱女之情的文章。

5、这些年,我看过不少网络求助的帖子,因为求助者对公众是陌生的,为了获得公众的信任,他们一般会拿出各种证据或找权威机构背书。比如,我患病了,我没钱医治,我可能会找一个专门的公益机构帮我筹集捐款,因为这个机构对公众可能并不陌生。

6、如果不找权威机构背书,大多数人会选择展示各种证据。比如,我又患病了,又没钱治疗,我会把我的病历、医院收据、我的银行账单,甚至我的所有财产公开。因为,当我到了没钱治疗,走投无路的时候,我会选择豁出去,以获得更多信任。

7、反观罗尔先生,在过去 2 个月的文章里,他并没有在任何一篇透露他的收入、医疗的收费等。作为一个老媒体人,他显然知道平白无故地让陌生人捐款是很难的,所以他选择了打同情牌。读者被情绪感染了,不去查究事实,在大多数转发者眼里,他们宁可信其有,也不多动一点脑筋。

8、很多营销操纵者都利用了人性这点弱点,去制作病毒营销文章。你一定记得「不转不是中国人」,你一定知道很多网龄较短的长辈经常在朋友圈转发各种「震惊了!……」之类的文章,道理是一样的。

9、罗尔先生在写了那篇爆文之后,和一家公司达成了协议。说以后写关于他女儿的文章,都发在这家公司的公众号,大众每转发一次,这家公司都给他女儿捐款一块钱。理性地去看转发这件事,1块钱买一个真人转发贵么?挺贵。但这些真人是极容易被操纵且容易转化为粉丝的人,假设有 50% 的人会变成这个公众号的粉丝,算下来,2块钱一个粉丝贵么?不贵。

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难。当看到一篇刷屏文章,当看到长辈给你转发一篇鸡汤文时,思考5个问题:

里面说的事是真的吗?权威媒体和权威机构有报道吗?作者的背景值得信赖吗?文章里的图片是真的吗?在 Google 以图搜图能找到同样的但在不同主题下的图片吗?

文章有没有关联利益者?如果有,可能是谁?他会如何受益?他的受益路径是否足够短?

文章里的逻辑对吗?用树形的结构去分析,每一条论据,都能证明论点吗?

抛开情绪,文章说的内容真的值得转发吗?

换位思考,如果我是作者,我写这篇文章可能会什么目的?作者过往写过什么文章?他是否意图通过文章达到某种目的的转化?
希望,这个世界少点套路,多点真诚,多点独立思考。真的。